摘要:19岁的斯坦福女孩瓜子儿,一般是向别人这样介绍自己的— 三线城市土生土长 和钢琴相爱相杀13年 喜欢旅游、外语,以及模仿各地方言 如果问她“你究竟是怎样从一个连像样的国际学校都没有的小城市,考进世界的?” 她则会告诉你:“我很感谢我爸妈的信任和爱。”
我上小学的时候,总是在家长会前嘱咐爸妈:老师让你们分享经验的时候,别把功劳全揽到你们头上哦。
听到这样的话,爸妈明显吃了一惊。
“虽然这次考得好,可我写作业的时候你们一次没陪过,也没有给我解答过题目,怎么能居功呢?“
可怜的爸妈大概觉得这逻辑有哪里不对,又一时语塞,就一笑而过了。
没想到,爸妈真把这番话放到了心上。之后我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被其他人问到“你们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时候,他们一律回答:“都是她自己干的,我们没做啥。”
从幼儿园开始到初中,风雨无阻的上下学接送;
幼儿园学前班开始,一周一次,花费一整个上午去上钢琴课;
写作业时递来的一碗碗切好的水果;
沉迷电视电脑时的提醒唠叨和训斥。
...
种种看不到的辛苦和看得到的钞票都在不间断地“滋养”着我这只饕餮版“四角吞金兽”。
其实我的父母是有大智慧的人,在培养我这只小怪兽一路成长升级的过程中,他们的“攻略”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 01 /年纪越小,越重视培养“规矩”
爸妈是一对很讲“规矩”的父母。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年纪越小,他们对我的教育就越是“严苛”。
这种“严苛”并不是从小就让我拼命做题,而是特别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
直到今天,仍有几个童年镜头特别难忘—
镜头一:一粒米都没有的饭后空碗;
镜头二:一双筷子即将打到手的瞬间。
空碗是我吃完饭快下桌时,我爸向我展示的他的碗。老爸教育我,这就是我们家吃饭的标准,半粒黏碗的米也不准剩!
当时的我,自然听不懂“锄禾日当午”和“粒粒皆辛苦”的教诲。只是单纯被碗的干净纯白给震惊到了。于是乖乖照做。
从此之后,但凡在家里吃饭,我一次都没让碗带着米粒儿进洗手池……一直到现在,我对自己都有点轻微的“强迫”,任何事情都力求做得干净利落,不留“剩饭”和“小尾巴”。
至于为什么会被筷子打手?其实这也是我家饭桌礼仪教养的一部分。
小时候我特别臭美,拿筷子总喜欢把小拇指翘起来。这个做饭却让我妈特别反感,看见一次就教育一次。
我妈觉得,吃饭就该正常吃饭,扭捏作态十分做作。她对我说:“别人看见你的奇怪动作,肯定会以为咱家没有家教。”
为了证明她教育的合理性,老妈还把外婆也搬出来助攻:“反正你外婆也是这样教育我的。”
类似的“细节管理”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多如牛毛。
当时我爸妈的苦心,借用郭德纲老师的一句话来说,大概是“在家里多吃点苦,去社会上就少跌跟头”。
再借用一句名言,就是:细节决定命运。
/ 02 /课外班,只看兴趣,不看回报
培训班,应该是所有家庭的“易燃易爆点”之一了。
不上培训班吧?看着那些出色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难免意难平;
去上培训班吧?花钱肉痛,花完钱再回头看着自家不长进的熊孩子,又会加速心绞痛。
我们家其实也不例外。
举个例子,一般情况下,都是培训班老师把孩子给虐哭,但我小时候,却有实力把钢琴陪练老师给气得嚎啕大哭,落荒而逃……
为了让我把钢琴坚持练下去,我爸我妈研制了不少拿手菜,比如“竹笋炒肉”啦(打屁股),“酱油拌饭”啦(哭着吃饭)……
不过,说来奇怪,爸妈虽然对音乐训练如此执着,却很少把我这头会钢琴的神兽拉出去,向亲戚朋友们显摆。
我私下揣测,他们这是希望我能踏踏实实学到真本事,更培养出坚持到底的意志,而并不希望我为了炫耀而坚持。
除了钢琴,还有几乎每个孩子都会上的英语班,我爸妈也是非常民主的。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所生长的城市,并没有被英语学习的浪潮袭卷。可是我从小就对语言非常敏感,二三年级更是萌发出了对英语的兴趣。
尽管那时候英语培训不好找,英语课外班的价格也远远高出市场价……经济并不宽裕的爸妈,却选择了毫不犹豫的支持,毫无怨言地烧钱,烧了一年又一年。
那个年代,基本没有什么人会认识到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而我在课后班学习的也主要是口语。回到应试课堂,参加考试的时候,这样的培训并没有给我的成绩带来任何明显的优势。
除了因为发音不错,我经常会被老师叫起来朗诵课文,能感到比较自豪感之外,这样的英语投资看不到任何值回票价的收获,甚至还有浪费时间的嫌疑。
我的很多英语课外班同学,爸妈或者他们自己感觉课外口语培训对成绩也没好处,还会占用学习语文数学的精力,就纷纷“掉头”去学习更加“有用”的东西。
只有我,在爸妈默默的支持下坚持了下来……谁能想到,多年之后,出色的口语技能,在美国申请中,给了我莫大的优势。
到了初中,我变得更加“花心”,初二时爱上了书法。
尽管再过一年就要中考了,其他同学都在全力冲刺,我的爸妈却也二话没说,就带我去找了一位有名的老师。
所以,在教育投资方面,我的爸妈称得上是“只看兴趣,不计回报”。
接送孩子上下课后班很费时间,但哪怕他们工作繁忙,经常晚上六七点还要加班,也会千方百计接送我。
更难得的是,兴趣班归兴趣班,爸妈从来没有强求过我非要考一个“什么什么等级”。
他们只是淡定地维持着一贯的态度—“你觉得学到东西了就好”。
我猜想,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来自我们家里对“知识”的敬畏感。
爸妈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没有机会去上大学,尽管后来通过努力不断改善着家庭条件,但他们对学术的象牙塔始终怀抱着一种向往的心态。
这种对“一切形式的知识”的尊重,让他们能够开放地接受我去追求考试之外的各种技能。
九年级正是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我却突然萌生了学习德语的念头,于是拿着爸爸的手机,下载了一个自学软件,每天打卡。
尽管我天天用宝贵的复习时间,对着手机学习对考试毫无用处的德语,我的爸妈却从未有过二话。
到了高中,按理说钢琴十级也过了,如果不走专业路线,再学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可是当我提出想继续学习的时候,面对加倍的收费,他们仍然是毫不犹豫地顺从了我的心意。
之后,当我提出想上与学校课程无关的论文网课、希伯来语网课的时候,他们无一例外只问我一句话:“你觉得会有收获吗?”
“只要你觉得有收获,那就很值得。”
毫无功利的想法,仅仅遵从内心的热爱—仔细想想,我的父母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他们培养孩子的理念,真的和世界如出一辙。
/ 03 /青春期,学会表达爱是顺畅沟通的关键
认识我的人经常会对爸妈夸一句:“你家女儿真懂事!”
其实不然。
青春期里,我一度和我妈冷战到了十分恐怖的境界。那是我次觉得:学校比家里舒服得多。
随着关系降到冰点,我的成绩也大幅下降,爸爸接我回家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出声两头得罪,引发家庭大战。
现在回想起来,矛盾的症结所在其实是信任危机。我就是觉得我妈不爱我了,所以才会不理解我。而我妈呢?觉得我不讲道理,伤了她的心。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妈并非真不爱我,否则她不会冷着脸还给我做好吃的,但我们俩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想必这个问题很多家庭都有),那就是—不懂得,也不愿意表达对家人的爱。
后来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懂得如何通过表达爱意,来软化和家人之间的矛盾,也明白了应该如何引导对方用语言(而不是情绪化的行为)来更加直观地表达意见。
一家人经历过这场“灾难”重建之后,我和父母的交流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
他们依旧支持我,但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们学会了用适当的唠叨来表达对我的在意;会用比喻的语言把想要传达的道理,掰开揉碎讲给我听;
他们甚至学会了在矛盾濒临爆发的时候停下来,从头到尾听完我的发言,哪怕这些孩子气的想法有些傻里傻气……
当我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我便开始了“投我木桃,报之琼瑶”的成长。在明白父母善意的初心之后,一切沟通都变得简单起来。既然我们目标一致,方式的协商也变得异常顺畅。
慢慢地,我也收起了自己“不屑和你们解释”的态度,我开始学着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会经常让父母知道—我也很爱他们。
我们的信任体系构建得非常成功,到了后来,从未出过国的父母,居然能够完全放下心来,把择校和留学的选择权交给了我。
/ 04 /放手,受点伤也无妨
高中时期,我去了外地。那些日子,我每年在家呆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超过2个月。但距离并不妨碍我从父母那儿汲取更多能量去闯去成长。
初入国际部,我开始参加辩论比赛,这个时候,在小城市长大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尽管我的英语能力在家乡能够傲立群雄,在有更多高手的地方,却根本不够看的。
比赛输了一场又一场,全国到处跑了不少地方,奖杯却一个没抱回来。
沮丧之下跟爸妈打电话,他们会问比赛咋样,我实话实说又被淘汰了,他们一点儿郁闷的情绪都没有,就是宠溺地笑几声,笑完总说:“没事没事,反正也比完了,有收获就好。”
后来我都输出了心理阴影,总在报名参加新的比赛之前犹豫再三。我爸却每次都在视频那头豪爽地说:“去呗,赢了是好事,输了也没啥亏的”。
幸运的是,在父母“不怕输”的支持下,故事终于迎来了的结尾。
说到四处打比赛,我爸妈还有不得不提的一个优点—他们特别敢放手。
高中之前,我连省份都没出过几次,爸妈居然也舍得让我和一群同样未成年的孩子全国乱窜。
更别提后来我为了参加比赛,一个人坐过夜绿皮车,一个人睡北京地下室宾馆,一个人办护照,一个人跑去美国参加训练营……爸妈说不担心那是假的,但他们还是狠下了心,放开了手,让我依靠自己去历练、去打拼。
「 信任和爱,滋养出乘风破浪的孩子 」
说实话,没有前期沟通带来的信任,我的父母不会给我那么大的自由。所以说,小怪兽们的升级喂养滋补品,乃“信任”与“爱”是也。
说到底,父母和子女之间,既有“饲养”关系,亦是伙伴关系,我们难免分离,若是心有联结,同样一起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所谓世上神兽万千,毕竟各有所长,莫攀比,专心爱,就一定会有水到渠成、大功告成的那一天。
免费领取最新剑桥雅思、TPO、SAT真题、百人留学备考群,名师答疑,助教监督,分享最新资讯,领取独家资料。
方法1:扫码添加新航道老师
微信号:shnc_2018
方法2:留下表单信息,老师会及时与您联系
免责声明
1、如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请表明出处;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资料分享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与新航道联系(电话:021-64380066),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客服热线电话:4008-125-888
总部:北京新航道教育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8-1号6层601 集团客服电话:400-097-9266
Copyright © www.xhd.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69206
ICP认证:京ICP备05069206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