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模式对比,你适合哪种?想要留学还可以选择哪些途径?
从23日开始,各地高考成绩已经开始陆续放榜,小伙伴们战绩如何呢?
每到这时,也会有一部分同学会萌生出国留学的想法——我用高考成绩可以申请国外的大学吗?现在想留学还来得及吗?
今天我们就邀请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哈佛大学的陆静雨学姐,带大家来看一看,高考后想要留学美国应该如何合理规划,进行自我提升。
高考后再次审视
国内外大学教育模式PK
由于我本人本科是在清华就读,研究生阶段是在哈佛,所以我自己对国内外高校的教育都有比较深的体会。
首先从授课形式上对比。国内更多是大班授课,以lecture讲座的形式为主,老师负责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
而国外的授课形式会更加多元化,既包含lecture形式的基础课程,也有一些seminar研讨会这种形式的小班授课,师生比更低,每个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和沟通更多。
第二是课业压力的对比。自然,国内外大学的课业压力都很大。国内的大学主要是课程数量多且杂,除了专业课还会有一些思政课这样的公共课,需要完成的学分也比较多,只能有选择性深度学习。
而国外大学的课业压力不在于课程的广泛,而在于其要求更量化,从阅读材料讨论、阶段性作业、课程参与度、期末大作业等,每一项都有一定分数,一学期不用修读像国内这么多课程,但每一门课程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非常典型的,国内大学专业型培养方案,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专业为例,小部分为全校通识课程,但有近80%的课程都是与专业相关的,包括经济学、量化分析等专业基础课,金融、管理等关联学科课以及国际金融等专业必修课。这就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的方向。
当然也有一些国内大学会更加接近国外大学的模式,提倡通识型培养方案,以复旦大学为例,它的通识型课程设置比较精细,包括7大模块通识核心课程,大类基础课程,其他通识课程,在这基础上才是专业方面的必修和选修课。
国外大学的通识教育则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最常见的一种模式是,在大一大二阶段学习通识课程,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尽情探索,等到大三才最终确定专业方向。
另外,国外大学专业设计的自由度也非常高,很多大学本科阶段就会开设跨学科的专业或跨学科学院。例如哥大的General Studies和纽大的Gallatin学院,整个学院都允许学生去做跨学科的学习,其中NYU Gallatin的课程几乎都是以小班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学生们可以探究战争、人权、环境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文理兼括,需要学生掌握多学科领域的知识。
再如CMU,大家都知道它在计算机方面非常强势,同样也开设了将人文、编程、科学、艺术跨界的课程。
除此以外,大学也非常支持学生学习双专业,甚至是自己设计专业、搭配课程。
总结下来,国内大学特点就是性价比高,此外专业划分相对明显,很适合在高中期间就确定未来想要做什么的同学。
而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大学,更加注重在本科阶段提供通识教育,到了硕博阶段再做深入研究,学业要求更高,注重个人综合能力培养,更加适合在本科期间想要探索更多领域,也能抗住更大学业挑战的同学。
高考后,以什么方式和时机介入出国留学?
高考成绩直接申请
这个方案比较适合决定出国比较晚,而且语言成绩或GPA也没有充分准备,但还想尽快入读的学生,但这样申请的美国院校排名会比较低。
桥梁课程/大学预科
这部分我们以长度来进行划分。
双录取
即带语言条件的录取,不需要高考成绩。
在入学后经过语言课程,或通过申请院校的语言测试,就可以入读大学正式课程。
国际大一
时间一般是1年,完成大一文凭课程后可以直接升入本科二年级。
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就读时间短,费用低廉,成绩要求也不高,一般要求高三均分/高考成绩月50%-60%。
社区大学
时间长度2年。
这个方案优势就是时间差,因为其不要求高考文凭,年满16周岁就可以申请,所以国内高一高二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先到社区大学读2年,大三再转学到综合性大学,毕业时间比较短。而且和社区大学合作的院校也有不少优质大学,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
如果延后留学
如何合理规划和自我提升?
如果你有明确的计划和执行力,有更高的院校目标的话,那么可以转学申请,冲刺20-50名的院校,或者等到研究生再做申请,可能性更加广阔。
如果想要延后留学,主要形式有三种:
间隔年申请
在高考当年做申请,第二年在入读。
这种方案与正常本科申请要求相同,只是需要在文书中说明gap year的理由,补充一年中的学术和活动的提升。
转学申请
时间越靠后,越看重你在大学期间的成绩,如果在大一申请,可能还会看你高中阶段的成绩、活动,但到了大二大三申请,就会更加注重在大学期间的学业成绩、选课匹配性。
时间安排如下:
时间安排
进入大学前的暑期
如果对自己的录取不是很满意,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如有需要,可重考标化,如果冲刺前30院校,建议托福100+,SAT 1450+。另外在课外活动方面,也可以做一些相关实习、学术活动来进行补充,同时也可以修读一些网课,多阅读一些相关书籍。
大一大二期间
学术方面:
(1)保证GPA(事先研究感兴趣大学、专业的转学GPA要求;至少3.5+/前30 3.8+)
(2)保证基础课程,与大学的指导老师取得联系,选择一些目标专业相关的先修课
(3)和教授保持良好关系,争取推荐信
(4)积极参加学术兴趣相关的社团、workshop等
课外活动方面:
(1)积极参加学生组织、公益活动;注意与高中活动的延续性
(2)从进入大学开始思考和寻找言之成理的转学理由,注重和自己的匹配度,多做目标大学的research
申请当年
在9-12月秋季学期,就要开始进行目标院校的选择,确认目标院校的GPA和先修课要求,联系老师要推荐信;1-3月完成网申和文书写作
研究生留学
申请研究生留学,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学术成绩、标化考试、推荐信、申请文书、补充材料、资金证明等。
最后来看下研究生规划的时间线。
时间安排
在大一大二期间
还是以打基础为主,可以做好选课/GPA的规划,探索自己的专业兴趣,提升自身英语能力,准备托福/雅思语言考试,暑期可以参加一些实践/公益类的项目。
大三
是个关键节点,因为语言考试搞定后,就可以准备难度更高一些的学术考试(GRE/GMAT),同时参与一些含金量高的科研/实习项目,筛选申请的学校,做推荐人邀请的工作。
大四
要把时间用在与申请更直接相关的工作,如文书简历的写作、推荐信、网申和面试准备,到大四下就可以收获心仪院校的录取,准备行前工作啦。
其实,从时间上来看,高考后再考虑去美国留学是有点紧张了,可选的院校也不多,但如果对时间要求不那么急,接受GAP一年的话,还是有机会申请到比较好的学校的,当然,国内入学后申请转学、研究生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想要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无论选择哪种方案,同学们都要尽早做规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