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录取除了标化成绩还要什么?
近期,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思想实验”:如果学生录取条件只参考SAT成绩,那么美国大学的招生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实验给出的答案是:录取的学生将会更富有且白人更多。
实验数据显示,只参考标化考试成绩的招生政策将会把美国前200所大学的SAT平均分从1250分提高到1320分,这就意味着目前入学的学生中,有53%将被替换。数据还表明,这种单一的录取条件将使美国大学的白人学生比例增加9%,上升到75%。而黑人和拉丁裔学生的比例将从19%下降到11%。亚洲学生的比例将略有下降,从11%降至10%。
美国大学理事会的一份声明中称:“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单独用SAT的成绩去衡量学生的程度,这样做只会错失很多发现学生其他天赋的机会。”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美国的大学和文理学院除了考虑标化成绩外,还会综合考虑申请者的高中GPA、申请文书、推荐信、活动背景等因素。
标化成绩往往在申请美国大学中起到一个门槛的作用,是申请美国大学的硬实力。也就是说,只有语言成绩和SAT成绩达到了学校给出的标准,学校才给你拼软实力的资格。尤其是语言成绩,根据数据显示,80%以上的学校认为语言成绩十分重要。
高中GPA是美国大学录取委员会考察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的重要申请材料,75%左右的大学表示GPA很重要。根据申请者提交的GPA,招生官可以看出学生擅长哪些课程,选择的课程是否有难度,是否只在部分对申请有利的课上拿高分,而对于一些普通的课程草率应付了事。从中,招生官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潜力有所判断。
申请文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ssay,在申请中也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书可以让招生官更直接的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能充分展示你个人能力的申请材料。好的文书可以让招生官对你另眼相看,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学校录取与否的关键之一!而推荐信则是你所提交其他材料的支撑,从第三者的角度上告诉招生官,你在文书中呈现出的品质与真实的你是否“吻合”。
从以上几个重要的申请材料,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大学招生官十分看重申请者的个人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能力、领导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而活动背景恰恰是最能培养、展示申请者个人能力的关键一项。有一个明确且长期的活动背景规划,对于申请美国大学有着极大的裨益。
美国大学理事会根据综合研究表明:“对课外活动的持续投入,能进一步预测学生在大学内外的成功。足智多谋的应对多方挑战,在大学录取过程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和人生成功的标准。”然而,在活动背景规划方面,中国家庭往往有一下几点误区:
误区一:课外活动量多才能取胜
自从了解到美国大学重视课外活动以后,一些学生开始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参与支教、参加学校篮球队、参加科技竞赛等无所不包。有的学生甚至在一个暑期里做五六件不同的义工......但是在美国招生官的眼中,课外活动的“质”更为重要。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或几个能突出反映你特点、优势或能力的活动找出来,并深入下去或挖掘到更高的层次,这样的活动才更易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误区二:课外活动一定要国际化
不少同学认为,课外活动就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只有国际化的活动才能让的招生官感兴趣。其实不然,招生官们更乐意从活动中来观察你的个人能力、你对社会奉献了什么.....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更能吸引招生官们的目光。
误区三:课外活动中领导力的体现是由职位高低来决定的
有些学生会认为课外活动中体现出的领导力就是通过干部职位以及领导人数的多少来决定的。但事实上,活动背景中体现的领导力主要看三点:
投入了多少时间;
是否对这个活动足够执着与热爱;
是否影响了周围的人。
本科招生官期待看到的是一个全面、立体的高中生,他们更期待找到那些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决心、可以主动关怀别人、聪明地与别人交谈并不断自我成长的学生。
误区四:课外活动可以全部集中在高三
一个长期的课外活动更能体现一个人对所从事活动的激情、毅力与坚持,而这些个性是美国大学招生官非常认可且希望申请者具备的良好特质。有些学生会把活动全部集中在高三,对于这样的学生,招生官可能就会认为学生可能是带着功利的心态去参与活动的。在这里,快报君建议大家:课外活动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应尽早规划,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外活动中,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存在感,这也是美国所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