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这是一封解忧杂文。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少要承担51%的责任。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是在自己进步?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但其实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学校与社会主要起辅助作用,家庭和父母才是主力军。
父母的手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北宋文学家苏洵成家后,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碌碌无为了,于是在27岁那年发愤读书,希望给孩子做好榜样,可惜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自小顽皮,并不爱读书,苏洵无奈之下改变了教育方式。
他在孩子玩耍时,故意躲在角落里读书,看到孩子来了,便把书“藏”了起来。
两个孩子十分好奇,以为父亲瞒着他们读什么好书,于是趁父亲外出时把书“偷”拿出来阅读。慢慢地,苏家两兄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孩子的种种行为,都是模仿父母而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想向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首先要先向自己提要求,“自己做得好孩子学得好。”
父母越上进,孩子越优 秀。
曾有一位49岁的爸爸,自学8个月顺利通过了法考,令人钦佩。
他说,他只是为了跟学法学的女儿有共同语言,将来能够指导她的就业;而他的妻子也非等闲之辈,本科学习计算机专业,却跨专业考了CPA。
他们一家都很爱学习,平时很少玩手机、看电视,常常一家人围在一起学习,桌子上就分别放着各自的学习材料。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女儿如雨后春笋般吸收养分,表现得越来越优 秀:
本科就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律卓越人才班,大学期间获得多次国家奖学金,现在已经被推免到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所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母越上进,孩子越优 秀。”
当父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人生不断追求,自然会给到孩子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与动力。良好的教育可以唤醒生命,父母的积极与努力,可以塑造出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正确定义成功,尊重孩子的自立。
先来做个思考。
倘若把成功定义成“上哈佛念牛津”,那就把孩子的成长过程变成梦校申请履历表的制作过程了。
但倘若把成功定义成:“孩子在三十五岁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亦或“他们的快乐和创造力”,那么可能这才是本篇文章所谈论的话题,切中核心的话题。
如果家长朋友们都能在社交网络上传播这样的教育理念,以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寒暄时不谈论孩子去的哪个大学或考试成绩怎么样,而是谈论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是否在寻找自己的兴趣,并且向大家分享亲子关系,相信到那个时候,孩子的成长便不是问题,而是日常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培养规则意识,建立并遵守它。
中国有句俗语叫:“无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否则人生将不可能成功。所以,教会孩子懂规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规矩是为人行事的准则,是让人明事理。
教会孩子讲规矩,就是教孩子明事理,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样将来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父母从小要给孩子讲规则意识,并给孩子制定规则,以此来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孩子的言行举止和规矩,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父母有原则,孩子才能守规矩。
写到这里,大概可以为家长们分阶段总结出三个小目标。
01 家长的短期目标
培养孩子好学精神。要是家长给孩子太多压力,孩子不再喜欢学习,孩子将来走的路也就离成功更远,成功往往来源于对事物持续不断的热爱。
02 家长的中期目标
帮助孩子找到与其兴趣契合的方向,促进对学习的热爱。不是一定要什么常春藤,而是孩子真正热爱的方向、为之而努力的激情。
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不能帮助他们,给孩子演示什么是对的才有用。
03 家长的长远目标
培养一个快乐健康的成年人,不内卷,不焦虑。
即便是个普通人,也可以去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新事物,让自己的人生除了考试和分数、工作和忙碌,还有更多的精彩。
最后送上最近微博热搜#中科院一篇博士论文致谢走红#里感动全网的一段话: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愿你我皆有岁月可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