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新航道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如何培养孩子的国际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以席卷之势从国际热到国内。
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更新知识观念成为一种世界趋势。曾经,我们父辈表达教育期望的一个说法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今天,很多没有学好“数理化”的人用他们独特的知识和能力生活得很好,创造财富的方式花样百出。
当我们自己战战兢兢走过了高考独木桥,经历无数次初入社会和职场的迷茫、挫败、失望,慢慢开始能做好一份工作、找到一个好伴侣、闲暇时间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开始建立起人生的自信时,我们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期许?
毫无疑问,分数还是很重要,那是代表智商的基本指标;但是,分数以外,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素养?面向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生活和工作?
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和长期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疑问。
自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其影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等也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今天,让我们快速学习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和中国对核心素养的界定。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五大支柱与反思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3年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也需要核心素养。终身学习的五大支柱即素养彼此关联,同时涉及生命全程与各种生活领域。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这份报告的核心关切是可持续发展,更强调:
我们应将全人类视为一棵树,而我们自己就是一片树叶。离开这棵树,离开他人,我们无法生存。——UNESCO,2015
2.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
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这些企业从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他们称之为“技能”。
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将各种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来。
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图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中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如果,上面这些“高大上”的表达方式还是让你感到困惑,请看下面这张我们的总结图:
一张图读懂国际人才的核心素养
怎么培养孩子拥有上述这些国际核心素养?
即将于5月在北京、上海跨城举行的“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7)”,邀请到国内外的济济一堂,深入探讨“国际人才的核心素养:家庭教育的作为”;更请到毕业于哈佛、牛津的青年国际榜样面对面、现身说法。
部分嘉宾风采(排名不分先后)
论坛简介
论坛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家庭教育研究院
论坛支持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
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社
现代教育报社
上海教育杂志社
时间地点
2017 年5 月13 日·北京·长富宫饭店
2017 年5 月14 日·上海·华亭宾馆
有限观众席位免费开放
本次论坛报名截止时间为2017年5月10日12:00,因会场接待容量有限,若报名人数已满,将提前自动关闭报名通道。